读新闻
●28歲的李小姐參加公司健檢,醫師順口問了她的排便狀況,她說:每周一次。醫師懷疑自己聽錯了。她說沒有錯,大約平均七天排便一次,她認為自己食量小,吃得不多,水喝得少,只覺得小腹微脹,沒有其他不適。醫師說,是不是排便不順,但她覺得「還好」。 醫師指出,不少女生為塑身減重,刻意少吃東西,又缺乏運動,腸胃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等年紀一大,恐得飽受便祕之苦。 便祕通常是指排便次數少,但糞便容量及重量減少或排便必須很用力,或出現無法完全排空的感覺。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一天排便三次至三天排便一次都可說是正常,但也有人更久排便一次,通常排便會受到食物影響。 台北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指出,當病人主訴便祕,首先要排除大腸等器官腫瘤或相關疾病,大多數病人是功能性問題造成的便祕,例如水喝太少、不愛吃高纖維蔬果、運動不多、未養成每天如廁習慣等造成。他也說,便祕拖著不解決,會使大腸堆積太多廢物,不只腹部脹痛、產氣多,腸道細菌也會很旺盛。 醫者診所專任顧問醫師陳邦基說,每天的排便量應為100到300公克,沒排便等於把毒素累積在腸道,恐誘發痔瘡或瘜肉,而大腸瘜肉不排除有轉為腫瘤的可能。 臨床常見的便祕族群,以女性及老年人居多,王志堂說,他曾為一名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挖硬便、灌腸,排出來的大便竟然重達兩公斤。 陳邦基說,女性易便祕,有人認為與女性骨盆腔構造等有關,女性骨盆腔構造較大且深,肌肉纖維較細、腸道易受子宮壓迫等,導致胃腸蠕動較差,而且情緒問題也可能導致便祕。 不過,許多民眾遇到便祕問題,第一時間不是找醫師幫忙,而是買成藥或試網路偏方。王志堂說,他遇過便祕多年的患者,過去只靠浣腸藥物幫忙,但藥物只會刺激腸壁收縮,且會出現耐受性,病人發現吃藥沒效了才來求助。藥物只治標不治本,重要的是水要喝夠,一天逾2000到3000毫升,且夏天應喝更多。(鄧桂芬) 不少女生為塑身少吃東西但又缺乏運動,腸胃處於停滯狀態。(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