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不慎翻身壓住孩子 棉被覆蓋住嬰兒 ●研究指出,大人與嬰兒同床共眠,是嬰兒猝死的危險因子之一。台灣陽明大學一項調查發現,逾四成產婦,產後三個月仍與嬰兒同床睡,可能讓孩子陷入猝死風險卻不自知。 陽明大學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教授簡莉盈的研究團隊,為探究高齡與非高齡產婦產後的睡眠情形,2014年自醫院招募160位成年女性,在產後三個月進行電話追蹤訪問。 訪問內容包括睡眠狀況及其他可能影響睡眠的因子,如身體病痛、哺餵母乳、運動習慣、攝取咖啡因等,以及和寶寶的睡眠安排是分房、同房不同床或同房同床。 調查顯示,產婦與寶寶同睡一張床,並未顯著影響產婦的睡眠質量。不過,研究團隊意外發現,高達41%的非高齡產婦以及43.8%的高齡產婦,與嬰兒同床共眠。 改穿一件式睡衣勝於蓋被 「大人與嬰兒睡在同一張床上,可能不慎翻身壓住孩子,或不慎讓棉被覆蓋住嬰兒,使得小生命窒息致死。」簡莉盈表示,各界雖建議「母嬰同室」來培養子間依附關係、提升育嬰技巧與母乳哺育成功率,但要注意須「同室不同床」。 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為避免嬰兒在睡眠中窒息,一般建議別讓嬰兒蓋被蓋毯,改讓孩子穿著一件式睡衣,或用肚圍、毛巾包裹。 另外,嬰兒使用的床墊不宜太軟,也不宜放絨毛玩具、被毯等鬆軟物件,否則孩子一個翻身、口鼻陷入,就可能發生呼吸困難。最好採硬床鋪,外層可包上薄被單。 林應然提醒,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後可開始在睡眠中使用奶嘴,但要注意別讓奶嘴懸掛於頸部或附著於衣物,也別讓孩子戴平安符或頸鍊。 此外,大人在嬰兒睡眠時吸菸,可能造成嬰兒呼吸道收縮,也會提升呼吸困難風險,應加以避免。 (羅真) 大人與嬰兒同床睡覺,可能讓孩子陷入猝死風險。(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如何避免嬰兒猝死? 1母嬰同室不同床。 2別讓嬰兒蓋被、蓋毯,改穿一件式睡衣,或用肚圍、毛巾包裹。 3嬰兒使用的床墊不宜太軟,也不宜放絨毛玩具、被毯等鬆軟物件。 4嬰兒睡眠中使用奶嘴,別懸掛於頸部或衣物上。 5睡眠中別戴平安符或頸鍊。 6同室大人別在嬰兒睡眠時吸菸。 資料提供/林應然醫師 製表/羅真 仰睡、哺餵母乳 降低猝死率 ●預防嬰兒猝死,醫師指出,應避免大人與嬰兒同床共眠,且避免嬰兒側睡或趴睡改採「仰睡」;此外,哺育母乳也能降低嬰兒猝死機率。 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嬰兒猝死症候群是指未滿一歲的嬰兒突然死亡,且經完整的病理解剖分析等,都未能找到死因。 由於嬰兒從睡夢中驚醒時的神經反應不佳,更容易發生窒息事故,因此趴睡或側睡不慎翻成趴睡,都是嬰兒猝死的危險因子之一,歐美各國早在二、三十年前就開始提倡別趴睡,使得嬰兒猝死情況大幅下降。 林應然說,不少家長希望孩子未來的後腦杓頭型較圓、較好看,讓嬰兒採取側睡或趴睡。其實,現在已有矯正頭型的輔助裝置可以使用;若仍想讓嬰兒側睡或趴睡,得全程有照顧者在旁監督。 「哺餵母乳也能降低嬰兒猝死的機率」,林應然提到,哺餵母乳除可促進親子互動、幫助嬰兒神經發展、降低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肥胖、糖尿病、白血病等疾病風險,還能降低嬰兒猝死的發生率,這是因為哺育量一次無法很多,孩子容易感到飢餓、不容易睡沉。 此外,林應然表示,研究顯示,孕婦接受例行產前檢查、新生兒定期接種常規疫苗等,有助降低嬰兒猝死發生率。(羅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