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名男子只要耳朵堵塞就自己亂挖,某日耳朵堵到受不了,到診所請醫師幫忙,醫師細心替他挖出所有堵塞物。他臨走前,醫師對他說:「你耳朵可能發霉了!」後來他每三個月到診所報到一次,長期點藥治療後,才除掉耳內黴菌。 台灣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表示,人體各部位都會長黴菌、細菌或病毒,但只要維持各部位的平衡,增強免疫力,就不用擔心它們入侵。 力博宏說,耳鼻喉科醫師常遇到三個部位長黴菌,分別是耳朵、鼻竇及口腔。通常會長黴菌,是因該部位生態失衡,例如隨便亂挖耳朵,耳道表皮遭破壞,防禦力不完整,菌絲就會跑進去,若溫度及濕度又適合黴菌孢子生長,當然就會長黴菌。 力博宏指出,耳朵發霉和長耳屎不相同,但耳朵內的黴菌常和耳屎混在一塊,黏得很緊密,會使耳悶感覺更劇烈。只是,很多人覺得耳悶是耳屎作怪,第一時間不會求醫師幫忙,自己硬挖,結果挖出傷口來,造成耳朵二度傷害。 力博宏說,耳朵黴菌治療,首先要用軟化劑將耳屎軟化,把耳垢除掉,再用抽吸小管等器械,把耳道內的菌絲吸出,再點可抑制黴菌或細菌增長的藥劑。因長在皮膚內的菌絲不處理,很容易復發,但除菌絲不容易,會要求病人盡量多次回診。 避免耳朵發霉,力博宏強調,除了維持居家環境整潔之外,最基本且重要的還是「不要亂挖耳朵」。 力博宏表示,有時耳悶症狀不只是耳屎堵塞,如長黴菌、息肉或腫瘤等,共通症狀都是耳悶。若等一、二天症狀未解除,應盡速找專科醫師幫忙,不只能疏通耳道,更能確定耳道內發生什麼事。(鄧桂芬) 醫師表示,避免耳朵長黴菌,除了維持居家環境整潔之外,最基本且重要的還是不要亂挖耳朵。 (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