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系統退化疾病,台灣成大醫院神經科醫師簡崇曜表示,目前無法根治巴金森氏症,也無法阻止疾病進行,但藥物、外科手術、飲食、運動、音樂等,對病人有很大幫助。 65歲林姓男子,行動看起來有點緩慢,但外觀和常人沒有太大差異,幾乎沒人知道他罹患巴金森氏症已有十年。林男的生活完全自理,不需他人協助,每天早上打球,下午游泳,還常出國旅遊。 簡崇曜說,持續的藥物治療和良好生活習慣,是讓林男維持正常生活、保持良好生活品質的最重要因素。簡崇曜表示,巴金森氏症是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是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造成的,病症會隨著年紀越大而逐漸明顯嚴重,包括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絕大多數患者發病後7.5年,已有嚴重動作障礙,需要輪椅代步。 簡崇曜指出,巴金森氏症的治療,以藥物增強腦部多巴胺系統的功能為主,外科手術「深部腦刺激術」對有些特定病人也有幫助,可改善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等症狀,及因藥物治療引起的藥效波動及異動症。 除藥物和手術外,病人在飲食方面也要保持均衡營養,攝取益生菌增進腸道健康,維持適當體重,避免過瘦,有氧運動和肌耐力訓練、太極拳、瑜伽等,都可改善症狀。 (中央社) 照顧巴金森氏症病患,隨著症狀變化,飲食、運動、居家環境等,也分不同階段照護。(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