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醫師強調,膽固醇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必要成分,絕非越低越好,若低到一定程度,將使細胞與免疫功能降低,向其他慢性病靠近。 台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台大醫院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博淵說明,膽固醇是人體正常運作所必須,它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荷爾蒙、維他命D與膽酸的原料;若量少於一定程度,細胞膜將被破壞、失去功能,致使許多器官出現問題。 膽固醇在人體內移動需要載體,而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它的運輸車之一,但麻煩的是,LDL可能經由氧化作用而被巨噬細胞吞食。當這個情況發生時,LDL運送的膽固醇將掉落、沉積在血管壁,進而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為方便衛教,醫界過去長期以來簡化告訴民眾,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壞膽固醇」、數值應加以控制。 張博淵說,更精確地講,應該盡量降低的是「被氧化的LDL」,正確的科學名稱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而不是所有膽固醇。 那麼,膽固醇總量要降得多低,才能剛好預防心血管疾病、同時能維持身體機能?他表示,這個問題的解答目前並不清楚,這也是為什麼所有降血脂藥都可能帶來副作用。 「其實,膽固醇未超標太多,就不用太過擔心」,張博淵說,人體本身有代償機制,膽固醇吃得少、人體自行生產的量就會提高,謹慎飲食雖然在健康維持上有需要,但未必降低膽固醇。 如何降低LDL被氧化風險?張博淵說,飲食均衡、控制壓力、規律作息等,都是已知策略。(羅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