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60歲的張姓男子工作開車送貨途中,突然覺得頭部眩暈,手腳也不協調,險些釀成車禍。就醫發現左側中大腦動脈主要分支75%狹窄,導致大腦血液循環不夠,造成經常性頭暈,經一年多藥物治療效果並不明顯,後來進行「頭頸部血管支架置放術」術後一個月,原本經常性頭暈、複視、口齒不清、手腳不協調等症狀才獲明顯改善。 台中市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邵臻指出,張姓患者十分幸運的是,雖然已經出現頭暈、複視等症狀,所幸他的側支循環尚可供應血流,沒讓腦部細胞死亡,處於中風的前期。 這時一般會建議患者做積極治療,如透過神經外科的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顱內外血管繞道手術,或是轉介心臟血管科做頸動脈支架手術,避免血管繼續狹窄導致中風發生。 林邵臻說,造成血管狹窄的因子有三高、抽菸、喝酒、肥胖、家族史等,此外沒辦法改變的是年紀,尤其大於65歲者應定期接受抽血、頸部超音波檢查,確認血管是否有狹窄情形。 通常患者若有中風情形、狹窄程度大於60%;或是沒有中風但有出現症狀、狹窄程度大於80%者,會建議盡快就醫,由醫師評估最適合的處置方式,以避免血管繼續狹窄導致中風發生。(黃寅) 台中市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邵臻指出,造成血管狹窄的因子有三高、抽菸、喝酒、肥胖、家族史等。(圖:長安醫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