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的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楊逢羿(圖左,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二年前以低強度「穿顱超音波」刺激技術,在動物試驗中成功讓失智症小鼠恢復記憶功能,遂將技術結合頭盔探頭;日前台北榮總今舉辦聯合成果發表,預計在台北榮總收20人進行人體試驗。 其中,楊逢羿研發的穿顱超音波頭盔受到矚目,因為過去失智症一直缺乏有效治療方式,但穿顱超音波刺激技術的應用,很可能有效減緩病程。 楊逢羿說,儘管等待人體試驗核准耗時二年,但他們也沒浪費時間,有進行穿顱超音波頭盔改良,能讓病人戴起來更舒適,定位也比較好,讓超音波穿顱效率可高約二到三成。 目前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計畫,是試人體安全性,預計一周治療5次,每次25分鐘,療程共計六周。因為試驗總共有三期,順利的話,最快四年後可運用於臨床;頭盔成功商品化後,也可望成為全球首個可緩解失智的高階醫療器材。 該項技術是利用適當參數的低強度脈衝式超音波,穿過頭骨刺激腦部,引發腦內一連串反應,以刺激腦源神經滋養因子(BDNF)濃度增加。BDNF可促進大腦神經細胞突觸的形成,抵抗氧化發炎對腦的傷害,達到緩解失智症目的。(鄧桂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