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我喜歡享受穿新衣服的愉悅感,尤其是被朋友誇讚的時候。衣著可以建立我的自信心,但爆滿的衣櫃也讓我苦惱,於是我不斷「送舊迎新」,自我安慰有進有出是正常的,但無止境的購衣願望還是讓我有罪惡感,該怎麼辦呢? 限期7天免運、快速到貨、退貨方便……每次我看到這些字眼,就忍不住手滑,總覺得反正不滿意、不想要可以退貨。打開電腦,無所不在的商品廣告頁面,避都避不掉,請問我該如何戒掉網購的癮? 憤怒、孤單、挫折、怒氣等負面情緒,都可能誘發失控購物。(Getty Images) 負面情緒 誘發失控購物 學者麥克埃羅伊在論文中提到,這類患者個性有依賴的特質,對購物有一種像是成癮般的渴求感覺,從而發展出強迫性購買的行為。 患者在面對負面情緒時,為了壓抑感受,會用購買行為產生的愉悅及放鬆來取代,但是這些短暫的快樂,並沒有減少真正的負面心情。 憤怒、孤單、挫折、怒氣等負面情緒,都可能誘發失控購物,強迫性購買被當作一種調節情緒的方式。 有依賴個性特質的人,希望得到他人肯定,透過衣著獲得誇讚是一種正向回饋。但這些因購物得到的好感覺無法持久,因此會不斷反覆購買來自我增強,其後果終究會給自身帶來極大痛苦及罪惡感,且無法實質改善內在空虛。 檢視自己 面對非理性思考 當發現自己陷入這種「買衣服→讚賞快樂→罪惡空虛→再次購買」的循環中時,不妨透過行為治療模式的原理去檢視: 1.檢視自己的每次購物,是否有一種固定的模式或情境,來察覺自己的非理性思考部分。 2.體認自己目前的困擾來自這些非理性思考,且自己有責任去改變。 透過辯證 找到適應模式 3.透過辯證不合理的信念、不正確的假設,找到新的適應模式,例如:我的自信不僅是來自衣著,友誼關係不是建立在外觀上,心情不好時我可以出去走走或是找朋友聊聊,不一定需要購物來減少難過情緒等。 以上治療方式的目的是發展出好的調適模式,取代過往不理性的思考陷阱,並透過調適得到的良好經驗,帶來正向增強。(黃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