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牙齒咬合不正、甚至口腔發育異常「戽斗」的人相當多, 咬合不正不僅易妨礙咀嚼,也影響臉型外觀。醫師提醒家長,幼童長乳牙有咬合不正等狀況,務必及早最好學齡前就醫,不但治療效果更好,也可減少龐大醫療費用。 台灣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日前舉辦衛教宣導會,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王崇歷舉出咬合不正中常見的「前牙開咬」門診案例,提醒早期治療的好處,他表示,一名台南19歲女病患因咬斷食物困難求助,經檢查是前牙開咬、病人從小嘴唇就不易閉緊,經28個月矯正後才解決進食困難,臉部外觀也獲得改善,不過相關治療費用約15萬台幣(約4850美元)左右,成人相關手術費用可能更高。 王崇歷指出,這名女病患有牙齒向外延伸暴出且下巴後縮狀況,從小嘴唇就不易閉緊,下巴發育不足,導致上下排門牙距離拉遠,前牙開咬,經28個月矯正治療後,已追蹤一年未發現異常。 王崇歷表示,前牙開咬可能先天或後天造成,先天可因罕見症候群造成小下巴,或骨骼型態下半部臉型較長;後天常因發育異常或不良口腔習慣,例如以口呼吸、幼兒依賴吸奶嘴或手指,或愛咬鉛筆、髮夾等習慣,易使前排牙齒端磨損,也可能造成開咬不正。 他說,多數12歲以下少年兒童戒掉壞習慣,有機會改善開咬問題,不用矯正器,女生16歲、男生18歲以上通常需要矯正器甚至手術治療。 王崇歷強調,孩童定期看牙醫可監控牙齒健康成長,發現口腔異常也能早期治療預防,減少未來必須長時間治療與花費龐大醫療資源與費用。(周宗禎) 醫師王崇歷說,幼童長乳牙有咬合不正等狀況,及早就醫效果更好。(記者周宗禎/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