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許多長輩透過補充鈣質來顧骨本,但若未搭配運動恐怕也是枉然。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公布調查指出,平日有補充鈣質卻缺乏運動的長者中,有82.2%發生骨質疏鬆症、肌少症等行動障礙症候群,而兼顧補鈣與運動者的罹病比率則降至60%,顯見單單補充營養卻沒有運動是不夠的。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說,骨骼中的蝕骨細胞會將老舊的骨質吃掉,而造骨細胞會製造新的骨質來取代,人們平均十年會換一次新骨。然而,造骨速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停經後的女性更因為缺乏雌激素來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更易發生骨質疏鬆症,連帶提升肌少症、關節炎、握力不足、以及跌倒與失能的風險。 陳芳萍說,鈣質是骨骼生成的基本元素,而運動會促發骨骼的正向代謝、增加造骨速度,且能藉由骨頭撞擊增加骨密度,因此相對於單單補充鈣質,運動預防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效果更顯著,健走、慢跑、登山、跳舞等負重運動尤佳。 國際整合照顧學會秘書長吳淑惠,倡議每天中午固定播放15分鐘的老人運動操節目,讓沒辦法出門的長者,在家也能跟著促進健康。對此,陳芳萍相當贊成,並舉例,日前有一名86歲老奶奶兩度跌倒骨折、須以輪椅代步,但在運動治療介入後,短短兩個月就重新站起來,行動能力明顯改善。(羅真) 單單補充營養卻沒有運動,還是容易骨質疏鬆。(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