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醫師建議,打鼾者應定期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圖:榮新診所提供) ●睡覺打鼾,隱藏中風危機。一名45歲女性體檢報告無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等慢性病病史,但睡覺時會打鼾,體檢發現頸動脈內中膜增厚,甚至粥狀硬化;進一步檢查確診患有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提醒,嚴重打鼾者,頸動脈粥狀動脈硬化風險較常人高十倍以上,增加中風危機。 收治病例的台灣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病人睡覺時常常吸不到氣、睡眠容易被打斷,有時被自己的鼾聲驚醒。長期下來睡不飽,睡眠時常處在缺氧狀態,時間一久容易引起發炎,增加心血管疾病、注意力下降、憂鬱,甚至夜間猝死的機率。 研究顯示,打鼾時頸部附近的震動會造成頸動脈內皮受損,且打鼾越嚴重,頸動脈粥狀硬化就越明顯。重度打鼾者,發生頸動脈粥狀硬化比常人高約十倍以上,進而也使中風風險增加,也與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相關,特別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中風、腦血管疾病發生率是一般人的三至四倍。 潘俊伸指出,打鼾或合併有輕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常見病因包含肥胖、過敏性鼻炎合併鼻中膈彎曲、扁桃腺體或懸雍垂過大,以及顎部或臉部構造不正常。(劉嘉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