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自身體質是否適合進補,最好先諮詢中醫師。小圖為藥膳排骨,大圖為薑母鴨。(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進入「補冬」旺季,薑母鴨、燒酒雞、藥膳排骨是民眾補冬首選,殊不知很多人屬燥熱體質,吃了非但不補還有害,台灣北港媽祖醫院中醫部推出中醫周,除提供耳針等各種義診,也教導大家如何先認識自己體質再「對症進補」,達到最有效的補冬。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醫院(媽祖醫院)中醫部長賴英秀說,從門診中發現,許多民眾經常在冬至前後,因進補造成身體不適就醫,尤其時下藥膳美食店琳瑯滿目,三兩好友經常相邀「吃補」,對不清楚自己體質的人,反可能造成傷害。 對於正值生理變化期的女性,「補冬」更要小心,中醫師許麗娟以實際病例說有,一名50歲婦女,常有臉熱潮紅、盜汗,心悸胸悶、失眠現象,情緒變得多愁善感。透過中藥調理並可加入針灸、均衡營養獲得改善,類似這種症狀的人,可多攝取膠質、鈣質、鎂或蛋白質食物,例如甘藍菜、海帶、木耳、黑豆、豆漿、芝麻小魚乾、豬腳筋、雞爪、海參、深海魚。並保持適當運動和愉快心情。 許麗娟說,中醫會施以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龜鹿二仙膠等。尤其建議「補冬」時,用黨蔘、黃耆、白朮、炙甘草等來燉煮元氣養生雞湯較適宜,不管吃什麼補,建議最好先由中醫師為大家把把關,再依自己提質選擇合適的食補。(蔡維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