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影響關節軟骨與周邊骨頭的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關節病症。好發於50歲以上,近年來有年齡下降的趨勢,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兩倍,民眾應了解關節退化的徵兆,並妥善防護。醫師警告深蹲、長跪、下坡下樓這3大動作最傷膝蓋,可能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 找出病因 才能改善 台灣虎尾若瑟醫院骨科醫師劉益源說,人體關節中最常發生退化的是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踝關節與腕關節等使用較多或負重較大的關節,脊椎退化性疾病也是關節炎的一種。關節炎可分原發性及續發性退化兩種,原發性通常是年齡老化、體重過重及長期過度勞力或負重工作所導致;續發性則是外傷、痛風和感染等因素。 劉益源說,關節炎是關節軟骨損傷造成,關節磨擦使軟骨變薄,或間隙變窄,周邊出現贅生骨、關節變形腫脹、軟骨硬化或囊狀空洞、軟骨及骨骼碎片散落在關節腔內,造成疼痛、發炎及僵硬。 初始症狀為疼痛、痠軟、發出摩擦怪聲,有時腫脹、積水、發熱等不適。劉益源說,隨著退化加重,使關節無力、僵硬變形如O型腿,甚至無法行走,上下樓梯疼痛無力,無法屈膝蹲下或蹲下無法站起。 一旦發生關節炎,先了解病因,如老化、過胖、負擔過大或痛風、外傷,才能依病因來改善。 爬梯放慢 勿拿重物 罹患關節炎應該如何自護或運動,尤其工作或生活少不了造成關節負荷,該怎麼辦?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副院長也是骨科醫師馮逸卿表示,登山、爬樓梯不適合關節脆弱的人。門診經常遇到中年山友,經年登山使膝關節加速退化的病例,所以別讓膝關節經常承受三至五倍的重量,可以改採健走、游泳、騎單車,負荷小並且可達到運動效果。 若住無電梯大樓,每天需爬樓梯怎麼辦?馮逸卿建議,要避免拿重物爬樓梯,且放慢速度,一次一階慢慢爬,左腳上之後,右腳再上到同一階,或以拐杖、雨傘等工具輔助,減輕膝蓋負擔。 一旦出現膝關節不適,必需尋求醫師協助。馮逸卿說,關節炎初期可用減重、護具、強化肌肉或藥物減輕症狀;中期使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增加關節液的黏稠及潤滑度,促進軟骨復原。 若無顯著改善,建議由醫師評估,進行全或半人工膝關節手術。 他說,目前較新的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只處理有病變的部分,不影響其他健康骨骼和韌帶組織,未損壞的關節得以保留,讓關節的運動會更好,功能恢復更快、更自然,讓患者在術後無後顧之憂地活動,達到療效又不影響生活。 劉益源也說,目前關節鏡微創手術,對初期關節退化的使用非常廣泛,有傷口小、疼痛輕微、術後恢復快的優點。除可消除關節腔內異物進行軟骨修補,也可結合PRP注射促進軟骨再生。 關節退化雖無法根治,但也非不治之症,只要與醫師配合,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及運動,相信可以有效的緩解不適。 關節炎 還有這幾種 常見的關節炎除了退化性關節炎外,還有以下這幾種: 1.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是脊椎關節發炎的關節炎,通常發生在脊椎骨盆的關節,有時會侵犯肩膀或臀部。背痛是主要特徵,年輕人也容易發病,男比女多。 2.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因至今未明,馮逸卿說,可能與荷爾蒙、遺傳或環境因素有關,會發生在任何年齡層。 因免疫系統失調,關節軟骨受侵蝕與破壞,症狀數周至數月,有時好轉但可能無預警下又突然發作,患者關節發熱、腫脹疼痛,也可能影響其他部位,導致低紅血球細胞、肺炎,好發於女性。 3.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性關節炎是因尿酸過高引發的關節發炎,好發於男性,原因有的是遺傳,有的是肥胖,飲酒過量或吃了會引發尿酸的食物如動物內臟。 劉益源說,症狀多數在腳跟或腳趾,發病急速,關節突然紅腫非常痛楚,所以要戒酒減肥,減少吃含高普林的食物。(蔡維斌) 醫師警告,過度深蹲,可能引發肌肉及膝蓋發炎,並讓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健康的關節 關節炎患者 健康的關節有軟骨完整包覆,作為骨頭間的緩衝。 軟骨磨損,骨骼曝露摩擦,造成發炎疼痛。 關節間產生骨刺。(取材自元氣周報) 關節退化雖無法根治,但只要與醫師配合,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及運動,就可以有效緩解不適。(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