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許多人放假時徹夜狂歡,大魚大肉、喝酒、晚睡,除讓身體虛弱,也可能引發痔瘡。醫師提醒民眾,冬天天冷,若過度進補、吃辣又喝酒,會使大便乾硬,得更用力如廁,可能導致痔瘡,不過並非所有痔瘡一定得手術,仍有其他方式可治療。 痔瘡並不罕見,常在連假或過年後就診人數明顯增加,主要是因為飲食習慣不佳所造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彥鈞說,曾在跨年後收治一名中年上班族,假日常徹夜狂歡,就診時說排便時總覺有強烈異物感,檢查後發現肛門組織明顯突出、感覺腫脹,為第二期痔瘡,經使用多種消炎藥物才改善。 痔瘡好發在45至65歲的成年人,現在不少年輕人也有痔瘡的困擾。造成痔瘡的原因,以長期便秘為最常見,另像是缺乏運動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打麻將的民眾及久站等族群,或懷孕的婦女、肥胖等,皆是引發痔瘡的危險因子。 而在現行痔瘡治療,黃彥鈞說除外觀痔瘡組織脫垂可以超音波等改良式手術去除外,在痔瘡症狀控制上如疼痛、流血及癢感另有不開刀選擇。像是塞劑、軟膏等,都是進行局部消炎止痛治療方式,另有口服消炎藥物與止痛鼻噴劑,可消除腫脹、減輕發炎反應,促進血液循環及止痛,多數患者用藥三天至一周左右,症狀就能緩解,幾乎無副作用,如為栓塞性痔瘡,則還是有一部分的病人需手術改善。 黃彥鈞也說到,免開刀療法效果並非長久,如不改善生活習慣,痔瘡很容易復發,需透過飲食、作息、排便三方面加強。 (簡浩正) 冬天天冷,若過度進補、吃辣又喝酒,會使大便乾硬,得更用力如廁,可能導致痔瘡。(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