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施佳佐醫師(右)表示,約有七至八成憂鬱症患者,曾反映年節與家人互動出問題。(圖:書田診所提供) ●很多人面對年節返家與家人相處,被各式各樣尷尬問題轟炸,而出現憂鬱、焦慮狀況;精神科臨床觀察發現,門診約有七至八成憂鬱症患者,都曾反映年節相聚時間長,與家人互動出了問題,其中一至二成狀況較嚴重,甚至有「拒絕返家團圓」狀況,這類個案女性比男性多一倍。 一名22歲在外求學的女大學生,因父母經常吵架,母親常在電話中哭訴抱怨父親的情緒及言語行徑,使她每次接到電話後就會開始焦慮、恐懼害怕、惡夢、失眠、情緒起伏大、憂鬱,提不起動力上學而曠課,在門診多次表達,最大擔憂是年假很長,沒理由不回家,不知該怎麼辦。 害怕返鄉過年的不僅年輕人,也有中老年熟女。一名65歲已婚剛退休女性,婆家在南部,就診時主訴憂鬱、提不起勁、焦慮、悲觀想法、失眠等,因退休後先生以她退休較悠閒為由,要求分擔照顧年邁案婆婆責任,造成個案相當大的壓力,當討論年假安排時,一時氣憤刷卡決定自己獨自出國旅遊,不願在家過年。 收治患者的台灣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少數有家庭關係困擾的憂鬱症者,有時不是加分,反而是加重憂鬱情緒的壓力來源。 施佳佐建議,若真的擔心連假在家與家人相處問題,可以只回家吃年夜飯或只待短暫日子,迴避敏感無共識的話題,或以工作及學業為由提前離開;也可找朋友到家裡一同過年,或是抽空去朋友家過年,選擇串門子感受友人給予的溫暖。 (劉嘉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