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43歲施姓男子日前起床時,發現身體左側肌肉突然無力以為中風了,稍作休息後又可走動,十天後卻出現嚴重的抽搐半癱,就醫發現他顱內有七公分大小的腫瘤,手術切除後定期追蹤。 台灣台中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牧熹指出,施姓男子因為腫瘤長在右腦控制運動和語言的區塊,因此出現與中風類似的行動不便症狀。 林牧熹表示,若腦瘤長在視覺區可能會影響視力,病人可能以為眼睛出了問題;曾有患者因腫瘤影響情緒,讓家人誤以為是中邪或精神狀況出了問題。 施男說,第一次發病時,起床感覺左臉麻麻的,以為自己中風了,休息後就康復,未料短時間又發生,清晨時無預警全身抽搐發抖、流口水,驚醒了睡在身邊的妻子。 施男笑說,雖然很緊張,但在受過初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的老婆悉心照顧下,他躺了30多分鐘後逐漸恢復,但手腳明顯無力,立刻就醫檢查,才知道是右腦的腫瘤作祟。 施男接受手術,利用超音波刀將腫瘤碎成一塊一塊,同時有抽吸力將腫瘤組織吸出,不會震壞其他正常的腦組織,術後合併症機率低。 林牧熹指出,目前醫學對造成腦瘤的原因尚無定論,懷疑和遺傳、環境都有關係,不過90%的腦瘤都是良性的。 他說,多數腦瘤會有頭痛、噁心想吐、語言、視力或聽力狀況改變,步態不穩或平衡感變差,情緒、個性劇烈改變或無法集中精神,也會有癲癇、單側肢體麻木或疼痛感等,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這些症狀,民眾只要身體不適時,妥善記錄自己症狀並及早就醫,每年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