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15歲林姓男學生熬夜準備學校考試,突然感覺胸口劇痛,但等待疼痛感減緩後就上床睡覺,隔天才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是左側氣胸,胸腔外科醫師鍾政錦透過新技術「不插管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深入胸腔切除受損肺泡,同時完成肋膜沾黏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兩天後即出院。 氣胸為肺臟的肺泡破裂,空氣進入胸腔,使肺臟無法正常擴張、塌陷萎縮,無法有效呼吸。鍾政錦表示,原發自發性氣胸易發生在高瘦年輕男性,發育過程中,長高速度過快,肺尖部分血液循環差,不正常肺泡生成,不健康的肺泡壁較薄,易因撞擊、打噴嚏、天氣變化等因素破損。 鍾政錦表示,一般胸腔手術在患者全身麻醉後,麻醉科醫師插入雙腔氣管內管,輔助患者採用單肺呼吸,讓另一邊肺部塌陷以利手術,但術後患者有時會有喉嚨不適、聲音沙啞、氣管受傷等後遺症。鍾政錦說,當胸腔有傷口時,病患的自主負壓呼吸會讓肺部塌陷,如同開放性氣胸,此時輔以輕度鎮定睡眠,即可不插管進行胸腔內視鏡手術,可免除傳統插管造成的後遺症,且透過單孔胸腔內視鏡深入胸腔,找到不健康肺泡切除後,執行肋膜沾黏手術或配合藥物治療,可減少復發可能。(張曼蘋) 肺泡破裂後,空氣進入胸腔,導致肺臟無法正常擴張,圓圈處為塌陷的肺。(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