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夏日炎炎,據台灣衛福部統計至8月底,逾千人發生熱傷害,其中男性是女性的三倍。為何男性熱傷害比率高?醫師指出,可能戶外工作者男性居多,但也可能是部分男性自認英勇,覺得不容易中暑而輕忽,建議不論男女,都應認真防曬,避免熱傷害。 台北國防醫學院教授、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男性熱傷害比率高,應與從事建築、營造等工作者多為男性有關,夏、秋季艷陽高照,高溫普遍落在攝氏35至40度間,戶外工作者體內水分、電解質迅速流失,若沒定期休息、補水,就可能中暑。 他近日收治一名從事吊車工作的45歲患者,吊車內無法遮陽,整天曝曬下來,讓他大小腿抽筋、頭暈,經檢查發現為熱痙攣加熱衰竭,腎功能指數3.8 mg/dl,高出正常值1.2甚多,所幸及時補充電解質後改善。 朱柏齡呼籲民眾注意保水、遮陽外,建議室外場地雇主應設置降溫裝置,且增加員工休息、補水時間和次數,如體感溫度超過攝氏41度、達橙色燈號時應稍停工休息,以免意外發生。 油性防曬 汗腺功能恐變差熱傷害包括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以及因天氣過熱所致的意外事故。朱柏齡說,民眾夏天因過熱而出現身體不適時,應先分辨症狀,熱衰竭相對輕微,中暑則可能身體高溫超過攝氏40度以上,出現神智不清、昏迷等症狀。 預防熱傷害,除了別長期待在大太陽下,遮陽、補水、定期休息為首要,適度補充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電解質。此外,市售防曬乳多為防曬黑、而非預防吸收熱能,若選擇油性防曬乳,可能使汗腺調節功能變差。 專家提醒,外出應準備五大裝備,包括寬邊帽、太陽眼鏡、透氣衣物、防曬乳與水瓶,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2時炎熱時段外出,並隨時關心高溫預報,以降低熱浪危害。(羅真、簡浩正) 艷陽下從事戶外活動,要適時補充水分、運動飲料,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路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