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如何預防癌症,是大眾關切的問題。台灣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累計過去近30年經驗,院長黃達夫指出,每十位新增癌症患者中,其實有四位可透過生活型態預防,不抽菸、不超重、要運動、有好的伴侶關係、有處理壓力的能力,可幫助預防癌症。 抽菸、肥胖 兩大癌症成因黃達夫表示,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大約55歲,這也是許多慢性病、心理健康問題出現的時間。和信醫院統計,2007至2016年初診癌症病人,就醫時仍抽菸者占18%、體重過重或肥胖者占45%,2007至2010年,初診癌症病人有焦慮、憂鬱症狀者達三成三。 黃達夫表示,英國公醫資料大數據分析也顯示,抽菸和肥胖是最重要的兩個癌症成因,每十位新增癌症患者,有四位若改善生活方式便可以預防。 更健康的生活型態,有哪些關鍵元素?黃達夫指出,不抽菸、不超重、要運動、有好的婚姻關係、有處理壓力的能力,這幾項就是健康老化關鍵,由哈佛大學成人發展學教授Vaillant,綜合長期實證歸納,並在著作「Aging Well」中提倡的。 黃達夫已80歲,自己也身體力行,領口別著禁菸小徽章,重視飲食健康,也會用家用體重體脂計定期記錄體重和身體組成,並且規律運動。 癌後回診 幫助病人更健康2012至2016年,台灣十大癌症新發個案存活率為50.88%,和信收治全部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達71%。但黃達夫認為,醫院應幫助病人更健康,現在癌後的回診,重點只放在有無復發,病人很緊張,不知道如何建立更健康的生活,其實應該要更積極介入,以助人更健康為目標。 另外,和信醫院決定投入更前端的「防癌」,將開始提供「健康醫學門診(Lifestyle Medicine),幫助周邊社區居民從生活型態去預防癌症、成為更健康的人。 黃達夫表示,運動的健康效益很大,和信與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合作,團隊成員包括醫護人員與體適能教練。 和信健康醫學中心召集人游麗惠表示,目前只有小規模辦理,但未來希望能成為社區健康促進的重要推力。(邱宜君) 不抽菸是預防癌症的重要生活方式。(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ingimage) 抽菸惹禍?說話突有磁性竟是喉癌上身 ●78歲徐姓男子長年抽菸,愛唱歌的他近月來感到喉嚨卡卡,連說話帶磁性,直到出現吞嚥困難、喉嚨疼痛,驚覺大事不妙,到醫院就診,發現喉部會厭軟骨處有一2.5公分大的腫瘤,確診為喉癌第二期,嚇得他頻問「我還能再唱歌嗎?」他為保留說話及吞嚥功能,接受醫療團隊建議,選擇放射線治療七周,如今恢復健康,又能開心出門唱歌,並決定戒菸,直說「香菸真是壞東西 !」 台灣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黃純惟提醒,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以及有家族癌症病史的男性,若出現喉癌的症狀,一定要提高警覺,若能早期治療,通常早期喉癌治癒率高達8成,但若到晚期,則治癒率降至5成左右,千萬不能輕忽。 黃純惟說,喉癌位居台灣男性癌症中第17位,可分為聲門癌、聲門上癌及聲門下癌,並以聲門癌最多,也是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別;喉癌好發族群為40歲以上,且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男性,當出現喉嚨卡卡合併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疼痛等症狀,就得當心可能與喉頭病變有關。 黃純惟說,喉癌是頭頸癌中預後較好的癌症,治療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因徐伯伯罹患聲門上癌,經評估,透過放射線治療,除可保留喉部的構造與機能,治療後也能經口發音,治癒率高,但若是喉癌晚期的患者,恐需透過手術切除合併放射線治療,才能根除惡性腫瘤。(趙容萱) 亞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黃純惟替患者做鼻咽內視鏡檢查。(亞大醫院提供,圖非當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