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年過65歲,失智風險明顯增加,85歲以上高達三成失智,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最近找到評估血管性失智症風險指標,頸動脈流速若太慢,認知功能衰退風險比一般人增加50%到70%;若頸動脈血液流速太慢又合併有高血壓,將來容易罹患血管性失智症。研究已於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高血壓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表示,高血壓是中風危險因子之一,而血管型或阿茲海默型失智症,都跟血管老化、硬化有關。頸動脈流速為民眾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的測量數值,包含總頸動脈、內頸動脈、外頸動脈等。他過去就與團隊研究發現,若總頸動脈流速較慢時,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較高。 此次研究與榮總宜蘭老年世代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針對1684名50歲以上、認知功能正常的社區民眾,分析血壓與認知功能相關性,收集內頸動脈流速當中的尖峰收縮流速(PSV)與末期舒張流速(EDV)兩項指標,並採用簡易認知功能量表(MMSE)評估受試者認知功能。 結果發現,收縮壓與認知功能表現呈負相關,血壓愈高者,認知功能表現愈差;另外,PSV與EDV數值較低的受試者,認知功能的表現較差。內頸動脈流速尖峰較低、小於每秒60公分,認知功能衰退風險增加50%,流速低的長者認知功能表現較不好。 陽大神經學教授王培寧表示,腦部血流由兩邊頸動脈供應,若循環差,代表腦部血管可能活動性比較差。 王培寧說,民眾可透過健檢觀察是否有動脈硬化、頸動脈狹窄等,三高及抽菸是高危險群。抽菸不只影響肺部、也影響全身血管,更是失智症危險因子之一,建議50歲以上可二至三年做健檢,若頸動脈狹窄太嚴重,需進一步透過藥物或支架改善。 (簡浩正) 頸動脈流速若太慢,會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