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延燒,消毒防疫物資搶翻天,許多地區酒精供不應求,不少民眾轉而搶「次氯酸水」,但次氯酸水到底是什麼?到底有沒有用? 醫師表示,次氯酸水具消毒、殺菌作用,但接觸陽光、空氣易氧化失去作用,也不建議接觸肌膚,民眾購買或使用要注意。台灣基隆市立醫院院長王慧珺直言,瓶裝的次氯酸水噴出來一接觸空氣就氧化了,一氧化就剩下鹽巴和水,沒作用了。 臉書「韋恩的食農生活」作者韋恩,是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碩士,也兩度在臉書撰文解釋次氯酸水,韋恩提到,次氯酸水是將添加食鹽的水,經過電解生成,次氯酸溶於微酸性的水中,具氧化性,有殺菌、殺病毒效果。 韋恩指出,次氯酸水偏弱酸性,比起同樣用在環境消毒的漂白水刺激性低。是個不錯的環境清潔消毒劑,也可幫助防疫抗病毒,但是千萬不要將它神話。 消毒食品 僅限生食市面上次氯酸水濃度多在100到200ppm(每公升的溶液中含有的毫克數),王慧珺表示,次氯酸水穩定性差,怕光、怕熱,且水中的次氯酸會隨時間濃度下降,消毒效果也變差,因此保存期限不長,噴灑過程中,接觸空氣也會很快氧化,一旦氧化就還原成水跟鹽巴,沒有作用。 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表示,食藥署建議次氯酸水若要消毒食品,僅限生食蔬菜、生食水產品等無法加熱殺菌的生鮮、即食食品,消毒後且必須要用飲用水沖洗至次氯酸水濃度小於1ppm。王慧珺建議,使用次氯酸水清洗食物時,一定要再次用清水洗滌,確保不會對肝腎造成傷害,如果消毒裝食物的器皿,也要再沖洗。 勤洗手才是王道此外也有許多次氯酸水產品宣傳可噴在手上,但韋恩指出,次氯酸水還是一種強氧化劑,可能對皮膚有刺激性。皮膚科醫師邱品齊也撰文指出,目前沒有次氯酸產品用於皮膚殺菌的相關規範,常常噴在皮膚上,可能造成皮膚炎。 基隆市衛生局秘書莊慧文表示,勤洗手才是王道。基隆市疾病管制科長郭香蘭說,洗手5時機分別是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看病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後,使用肥皂並遵照「內外夾弓大立腕」口訣,依序清洗手掌、手背、指縫、指背、大拇指、指尖、手腕。至少約需20到40秒才能有效清潔,洗完後最好用擦手紙,因毛巾易潛藏細菌,讓洗淨的雙手沾上細菌。(吳淑君、游明煌) 次氯酸水近期成為防疫熱門商品。(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