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一名年約40歲左右的婦人因爬山時跌倒,直覺用手撐地,結果左手腕疼痛長達一年始終沒有好轉,後來輾轉到一家脊椎外科醫院求醫,檢查竟是舟狀骨骨折,經非侵入性的水介質震波治療約六周,所幸癒合良好。 收治婦人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說,舟狀骨如果沒有明顯移位,出現骨折時並不容易被判斷,因此常誤為是單純手腕扭、挫傷,如果沒經過詳細的X光檢查,加上醫師的經驗法則綜合判斷,很容易輕忽治療。 楊椒喬表示,這處骨頭血液供應不佳,容易骨折且不易癒合,長期下來會疼痛不適,影響日常作息,甚至影響關節活動度。一般的治療方式,可使用護具固定,等待骨折自行癒合,不過長時間的固定,恐會有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及骨質疏鬆的風險,須另安排3到4個月復健,確保手部功能健在。 如果選擇手術,則須使用螺釘復位及固定,部分患者可能須加上骨移植,復元時間也約需2到3個月,術後並須使用護具保護腕部約1個月。 楊椒喬說,兩種治療方式都很耗時,患者也可考慮接受非侵入式的水介質震波治療,連續6周,每周接受3000發震波,經X光追蹤,骨折病患多半癒合良好,疼痛也減輕。且骨折癒合的時間縮短,復健時間就愈短,影響手部功能的程度也愈少。(王昭月) 舟狀骨骨折誤以為扭傷,婦人疼痛長達一年多才找出原因。(記者王昭月/翻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