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名18歲的少女罹憂鬱症,有多次自傷行為,但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患者坦承不喜歡吃藥,經與醫師討論,嘗試「重複式經顱磁刺激治療」,經過10次治療,病情明顯有好轉。 台灣奇美醫院成人精神科主任黃隆正表示,近年憂鬱症逐漸被社會大眾注意,在治療上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臨床上發現,患者中仍有一部分對於藥物及心理治療效果不明顯,約占全部病患的三分之一,被稱為難治型憂鬱症或治療頑固型憂鬱症(簡稱TRD),而有些患者長期未針對憂鬱症治療,只處理引發的頭痛等問題,延誤治療也會使病情變化成為TRD。 黃隆正表示,新的治療方法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簡稱rTMS)的成熟發展及應用,這項治療法早在2008年即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治療重鬱症。而台灣衛福部於2018年4月通過rTMS於臨床使用,目前重鬱症是唯一的適應症,為精神醫學增添一項治療利器。 黃隆正指出,rTMS是根據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原理,經由放在頭上的特製金屬線圈,經由快速的電流改變而產生感應磁場,此磁場可以穿過頭骨於對應的大腦皮質上產生一個感應電流,此感應電流即可刺激大腦神經元。當線圈靠近頭部刺激時,強力的磁場會安全地穿過頭皮及頭骨,刺激大腦皮質,會引起局部腦細胞的興奮,但不會產生任何疼痛。rTMS是利用此磁場做刺激,形成所謂的「無電刺激」,不同於電刺激,最大的好處是不會有疼痛感。 在憂鬱症病人中,大腦某些區域的電性活動程度呈現減少的跡象,使用rTMS可以重新喚醒這些細胞,提高大腦電性的活動到正常之水平。 rTMS使用聚焦電磁線,迅速的將磁場脈衝導入目標區域,磁脈衝引起大腦中的電流,刺激細胞活躍。針對這些特別的區域,治療憂鬱症在參數的設定上,目前以高頻10Hz刺激左背外側前額葉為原則。值得一提的是,rTMS是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副作用較少。(修瑞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