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中高齡病患常見的主動脈瓣狹窄問題,可透過聽心音揪出。(Getty Images) ●「醫師,我最近容易疲勞、走幾步路就很喘,怎麼會這樣?」一位年約70歲的阿伯因胸悶、體力差等症狀就醫,當醫師用聽診器仔細傾聽他心音,驚覺他的心跳聲音不對勁,疑似有「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問題,馬上安排進一步心臟超音波檢查,才終於確診。 台灣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李文領表示,阿伯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後,主動脈瓣功能恢復正常,全身血液循環明顯改善,整個人很快就從精神萎靡轉化成神采奕奕,前後差距之大令他印象深刻。 李文領指出,「聽心音」是問診流程中很重要的一環,透過聽心音,可獲得許多寶貴資訊,像中高齡病患常見的主動脈瓣狹窄問題,可透過聽心音迅速揪出,就有機會透過手術進行治療,多數病患接受治療後都可恢復健康、正常生活,像這位年過七旬病患,就是透過「聽心音、找心病」問診流程,搭配適合療程而重獲新生。 「當出現主動脈瓣狹窄,心臟血液打不出去,就會影響全身血液循環,造成種種症狀。」李文領分析,主動脈瓣位於左心室、主動脈交界處,就像一扇門,可影響心臟至主動脈血流,一旦主動脈瓣出現狹窄,血液循環就會受到干擾,全身血氧供應不足,自然就容易產生疲勞、胸悶、易喘等症狀。 「對看診醫師、就醫民眾來說,聽心音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李文領解釋,隨主動脈瓣狹窄情況惡化,病患會開始呼吸喘,有時爬幾階樓梯、走幾步路就累,甚至出現心臟衰竭、心因性猝死等重大危機,當病灶開始出現而病患還沒有感覺,醫師就可藉由聽心音及早發現,展開治療。(蘇湘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