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在家發呆無所事事恐無法消除疲勞;示意圖。 (圖/123RF)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導致壓力大,很多人消除壓力的方法是「待在家無所事事地發呆」,看似是最佳的放鬆方法,但精神科醫師提醒以「消除疲勞」的角度來看並不推薦,發呆的時候雖然不會消耗身體能量,但卻容易讓腦袋處於無法休息的狀態。 日本精神科醫生Sidow在《為什麼吃蛋糕、看電影、去了健身房,都還是好不起來》一書中提到最近的研究指出,無所事事發呆時,一種名為“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簡稱DMN),神經迴路會變得活躍,反而會使大腦更容易疲勞。 他將DMN比喻為汽車處於怠速狀態,引擎沒有完全熄火、隨時都做好啟動的準備,據說當DMN活躍時,會使用到腦60~80%的能量;一旦DMN活躍起來,腦袋會變得比完全沒有活動的時候反應更迅速,所以DMN被認為能有效幫助危機管理或產出新點子。 此外,DMN對放鬆身體和整理記憶也具有效果,所以DMN活躍不算是一件壞事;然而正因為使用到大腦的能量,因此容易陷入「身體正在休息,腦袋仍疲倦」的狀態。 Sidow指出這是因為無所事事導致DMN變得活躍,造成大腦無法消除疲勞。無所事事時可能會開始思考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或者不安的感受會增強,這些正是DMN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發生討厭的事情後或壓力累積時,DMN會使負面思考的可能性增加。 Sidow建議若要緩解疲勞,與其無所事事發呆,不如確保能有時間集中精神在某件事情上;他自稱在精神科進行診療時,針對因抑鬱症停職的患者,會要他們不要在家耍廢,而要將空閒時間專注在某件事情上,例如散步或一些簡單的作業。 他強調DMN不是壞東西,不需完全讓它停止運作,只是為了避免在不知不覺中累積疲勞,要有意識地切換心理與身體的休息時間,例如現在該專注於某事,或現在該讓身體休息。(元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