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醫師指出,是否接受膝關節置換術,也就是俗稱的「人工關節」,是多數病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示意圖。 (圖/123RF) ●61歲的藍先生從事建築業,10多年前發生車禍骨折,後來左膝關節疼痛、無法蹲跪,走不到10分鐘就得休息,期間也嘗試吃中藥、穿特製鞋墊,都沒有效果,到台北醫科大學附設醫院接受新式膝關節保留手術,不但不用換人工關節,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 北醫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家麟指出,膝關節分為內側、外側和髕骨關節,是否接受膝關節置換術,俗稱的「人工關節」,是多數病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如果三處壞兩處,就要考慮全膝關節置換,壞一處的話,可以考慮高位脛骨矯正手術或單關節置換。 年紀是另一個考慮因子,吳家麟舉例,50歲的病人多半會評估先矯正,至少可以再撐個10年、20年;不過對於70歲以上的患者,就會建議直接換人工關節。 吳家麟指出,膝關節保留手術是專門修復膝關節問題的技術,常見方式包括高位脛骨矯正術(HTO)、遠端股骨矯正術(DFO),主要是矯正各種膝關節內翻、外翻的變形,並減少膝關節退化或運動損傷導致的疼痛,進而延緩人工膝關節的置換。 吳家麟表示,針對嚴重變形的關節,可合併上述兩種手術,搭配韌帶重建手術,有效處理因運動損傷,導致的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並可促進膝關節內軟骨再生,比較特別的是,臨床上也有病人是因為多年前的骨折,造成膝關節變形。 以藍先生而言,膝痛主因是多年前的骨折導致下肢遠端脛骨骨折變形,連帶造成膝關節內翻變形,需要進行陳舊性骨折矯正手術以及高位脛骨矯正手術,術後恢復良好。 吳家麟說,每個人的膝關節結構與問題不同,客製化手術針膝傷人,導入「客製化病患專屬工具」(PSI)技術,術前透過下肢全長X光攝影結合電腦斷層掃描( CT ),重建病人骨骼結構,並搭配3D列印技術,精確規畫手術過程及輔助工具,可大幅提升手術精確性、降低手術並發症。(賴昀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