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扭傷腳不管,容易腫很大包。(記者陳立凱/攝影) ●我為何會在人行道微微下降的無障礙小斜坡扭傷腳,至今仍是一個謎。事發當時,無非只是想弄清楚,捷運站應向左走或向右轉,就一個不留神,左腳板落地時有點異樣,往內翻了一下,然後疼痛就如利刃般襲來,讓我幾乎站立不住。我心中忍不住暗罵自己,這次真的「腫了」。 作為一個愛走路的人,扭到腳已非新鮮事,過往只要原地稍事休息,就又能緩緩重新起步,逐步回復到健步如飛。這回,我避到路邊休息略久,心知肚明應傷得不輕,但仍逞強繼續往捷運走去,完成未竟的行程。 只是左腳沒有忘記它承受的折磨,不到兩個小時後,我已變得寸步難行,腳板上已略顯腫脹青紫。只得趕緊驅車尋醫去,幸而X光顯示沒有骨折。但是年輕的骨科醫師按按我的傷處後,帶著淺淺的笑說,明天可能會腫得很大包,這樣的發展「屢見不鮮」哦,他特別強調這四個字,依然帶著客氣的淺笑。 醫師說,首要之務是休息,能坐不站,能搭電梯就不爬樓梯。然後要冰敷。但如何冰、怎樣敷?醫師沒有說明,下一個病人已進來了。我只好拖著已無法點地的左腳回家去。 回家上網查,才發現冰敷真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大學問。每次要冰敷多久?從建議20分鐘為一輪到一直持續冰都有。傷後何時要冰敷?有從24小時到72小時,都有人主張。冰到哪種狀態才喊停?有的建議冰到受不了,有的說冰到傷處溫度降到同正常處即可。至於冰袋和患處之間是否要墊毛巾?更是天才曉得。 返家時,左腳已疼到我開始想「如果有輪椅就好了」。那個晚上,無計可施的我只得乖乖坐在客廳椅上,抬高患肢(據說這點也很重要,但有一說要抬到腰部以上,但我怎樣試也做不到),在可忍耐的範圍內不停地冰敷金貴的左腳板,我想凍傷總比跛腳強。 不知是有冰真的有效,還是我仍有不錯的恢復力,單靠冰敷和一顆止痛藥、一顆消炎藥,隔天我左腳的疼痛和腫脹就消了七、八成。冰敷,真是神奇呀!只是我這樣冰,對了嗎?我該繼續唱著「冰雪奇緣」冰下去嗎? (莊拉拉) 扭傷3天後 冰敷改熱敷 ●對愛穿高跟鞋的女性,或喜歡打籃球、網球等需彈跳扭轉的運動員來說,腳踝扭傷是常見的傷害,只是扭傷很少造成骨折,大多是關節周圍韌帶撕裂傷,嚴重者則可能造成韌帶斷裂。 扭傷後應把握六周治療黃金期,尤其是扭傷後24到72小時內,會是患部最腫的時候,此時急性期的處理原則,應做到PRICE,也就是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 在患部出現血腫之處,冰敷可減少患部出血,且有止痛效果。為避免凍傷,冰塊應用毛巾包裹一到二層,建議冰敷時間為每次7到10分鐘,休息30分鐘後再繼續冰。嚴重扭傷者,一天可能冰敷5到7次。若手邊臨時拿不到冰塊,也可使用罐裝冷飲或冷毛巾代替,只要比人體溫度低就行。 最重要的是,扭傷後要多休息,且應固定患部,患部應打上繃帶,避免患部持續出血腫脹,也可使用護踝,避免已經受傷的組織再被拉傷,導致血腫更嚴重;有些嚴重扭傷者,醫師甚至會直接打石膏固定。 在急性期後,也就是約扭傷後三天,應從冰敷改為熱敷,因熱敷能增加身體新陳代謝速度,促進患部附近的血塊吸收,修復癒合傷口。假如患部持續腫脹沒改善,建議就醫檢查,由醫師確認是否傷及骨頭。 (鄧桂芬) (諮詢╱台灣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桃園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厚全) 扭傷後要冰熱敷交替。(記者陳立凱/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