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醫師提醒,夏天氣溫飆高,若水分補充不足,處於脫水狀態,加上血液跑到四肢與肌肉,心臟血流不足,也有心肌梗塞的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高偉峰說,國外報告顯示,急診病人數量依照氣溫高低呈現「微笑曲線」,當氣溫介於溫和的15至25度時,病人數最少,若低於15度或高於25度,急診量就會直線上升。 高偉峰表示,近來天氣炎熱,但仍有不少心肌梗塞病患掛急診,若在烈日下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活動,導致身體脫水、心臟血流相對不足,就有心肌梗塞風險;若是相對濕度高,不易散熱,更可能會中暑。 台北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也說,急性熱傷害會影響心肌功能,高溫也會造成壓力,使血管收縮,心血管疾病易發作,而戶外工作者是中暑高危險群。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指出,心肌梗塞與氣溫變化有關,悶熱天氣脫水加上運動可能也有影響,心肌梗塞主要症狀為胸悶有壓迫感,但可能只維持數秒就好轉,若一周內症狀出現兩次以上,就要高度警戒;高偉峰也提醒,上腹痛、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也可能是前兆。 朱柏齡表示,若室內外溫差大,血管擴張又收縮,容易發生頭暈或造成心臟負荷,建議出入冷氣房前要在陰涼處做溫度緩衝,在冷氣房也可披件外套;除此之外,戶外工作者最好每一小時在遮陰處休息10到15分鐘,並要保持充足飲水。 高偉峰建議,若小便顏色較黃,代表飲水量不足,需多補充水分,若氣溫超過32度,應避免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或運動,最好在戶外1小時要休息10分鐘;若是服用鼻塞藥或腸胃蠕動藥者恐會抑制排汗,應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活動。 (江慧珺) 豔陽高照,戶外活動要注意防曬並多補充水分,以免中暑。(中央社資料照片) 中暑高危險群 1.戶外或鍋爐工作者, 如建築工、路邊停車收費員、農夫、廚師等 2.馬拉松跑者 3.服用感冒鼻塞藥、腸胃炎藥物者,會抑制排汗 4.鎖在未開空調汽車內的老人、小孩 5.住公寓大廈頂樓,未開冷氣或適當通風 6.體型肥胖者 天熱時要注意 1.多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 2.氣溫32度以上,戶外活動1小 時應在陰涼處休息10到15分鐘 3.開冷氣、吹電扇或灑水降溫 4.進出冷氣房應在室外陰涼處稍等一下,做 溫度緩衝 5.若車內高溫,上車前可將車門打開,將車 門開關數次加速對流 6.留意身體狀況,若有不適,盡 速就醫 (資料來源/高偉峰、朱柏齡、 王宗道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