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 突然且不預期的心臟疾病心因性猝死,造成家庭劇變時有所聞,預防之道在注意血壓、糖尿、血脂等指數,適當運動、戒菸、正常飲食,若有胸悶等症狀宜及早治療追蹤。 台灣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建鈞指出,心因性猝死特色在症狀發生一小時內患者失去意識,若未經正確急救,將會造成死亡。 他指出,心因性猝死患者多為青壯年,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近年來診治多名心因性猝死患者,其中一大原因是冠狀動脈栓塞造成急性心肌梗塞。 動脈栓塞主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男大於45歲、女大於55歲)、男性、家族史(爸爸在55歲前有心血管疾病、媽媽在65歲前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及抽菸。次要危險因子有肥胖、不運動及精神壓力,他說,發生症狀時,會有胸痛冒冷汗等症狀。 陳建鈞建議,學會心肺復甦術,自動去顫器(AED)的使用將能在必要時發揮作用,若有心因性猝死家族史,也可以接受基因檢測,提早預防。(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