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又到了菊黃蟹肥的秋天,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是很多人愛吃的美味佳餚,多家飯店也主打螃蟹季活動,吸引饕客嘗鮮。 不過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提醒,秋天雖然是吃蟹的好季節,且螃蟹可補充人體必需的各種微量元素,但蟹要蒸熟煮透、現蒸現吃,且孕婦、肝病患者、腎功能不全者、脾胃虛寒者、過敏體質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消化道疾病患者最好避免食用。 洪若樸表示,由於蟹以腐物為食,蟹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布滿各類細菌和汙泥,民眾購買螃蟹回家後,必須將蟹洗刷乾淨與蒸煮,若生吃醉蟹或醃蟹,可能把蟹體內的病菌或寄生蟲吃到肚子,引發身體不適。 此外,洪若樸也說,新鮮活蟹的外殼呈青黑色,有光澤,臍部飽滿,腹部白潔;死蟹外殼呈黃色、蟹腳軟,翻正困難。螃蟹死後僵硬期和自溶期縮短,促使蟹體內的細菌迅速繁殖擴散到蟹肉中,若不新鮮易造成嘔吐、腹痛、腹瀉。 她也提醒不適合吃蟹者,盡量避免食用,不適宜品蟹者如下: 1.孕婦:蟹具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可能導致流產。中醫認為,蟹爪能催生,因此孕婦或有習慣性流產者慎食。 2.肝病患者:肝臟不好者,不論是急性或慢性肝病,為減輕肝臟代謝上的負擔,給肝臟有更多的養精蓄銳的機會、預防肝性腦病變的發生,對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成分的螃蟹應少食或不食。 3、腎功能不全者:不論是由何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不全的人,當攝入蛋白質後,都可能使腎臟負荷加重,所以對腎功能不全者來說,只能嘗嘗味道。 4.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消化道疾病患者:蟹黃或蟹膏的膽固醇含量很高,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的人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及腎病患者往往血壓偏高,不宜多吃大閘蟹。膽囊炎、胰腺炎、膽息肉、膽結石、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應少食或不食,以免加重病情。 5.過敏體質者:蟹性寒且帶濕毒,為發物,皮膚病患者不宜吃。對食蟹既往有過敏史的,或既往有蕁麻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等過敏性疾病的患者,還是不吃為妙。 6.腹瀉、胃痛、感冒發燒者:由於蟹難消化,腹瀉、胃痛、感冒發燒的人不宜進食,以免加劇病情。體質虛寒的人,如經常手足冷冰、容易頭暈、體倦者,最好還是別吃,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7.痛風患者忌食蟹,若同時飲啤酒,易誘發膽結石、腎結石等。 8.老人消化功能差減食螃蟹。 (邱瓊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