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虛擬世界的互動會影響真實生活中的情緒,董氏基金會援引美國研究指出,在臉書上遭遇過霸凌或不友善對待的人,其憂鬱風險高出一般人3.5倍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美國布朗大學2016年於「青少年健康期刊」發表一項關於臉書使用經驗與憂鬱狀況的研究,該研究於2013至2014年間調查264位受試者的負面人際關係發生頻率、嚴重性、平日花費多少時間在臉書上等。結果發現,82%的人有一次以上的臉書使用負面經驗,如被霸凌、不友善、被誤解或與不想聯繫的人互動,63%的人有高達四次以上的類似經驗,而受試者中,有24%的人有中至重度的憂鬱症狀。 葉雅馨說,為釐清憂鬱情緒是否真由臉書使用導致,該研究也排除干擾變項,如青少年時期的憂鬱狀況、父母心理健康、性別、社會支持、臉書使用狀況與就業狀況等,結果仍顯示,有負面臉書使用經驗的人,其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無負面經驗者的3.2倍;若負面經驗是遭霸凌或不友善對待者,憂鬱風險更高出3.5倍。 台灣桃園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表示,許多年輕人期待被支持而選擇在網路上討拍取暖,但過度仰賴社群媒體可能因被封鎖、批評、被已讀不回等而受傷。更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具憂鬱傾向的人選擇在網路討拍,卻不願意實際解決問題,懸而未決的問題依舊反覆影響情緒。 葉雅馨提醒,即便在臉書上有許多朋友,仍須透過多元方式維繫人際關係,例如在學校、職場或運動場上交朋友,以獲得真實的支持。 (羅真) 不少人已習慣拍照打卡、留言按讚來維繫與他人的交情。(歐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