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日前公布台灣老人營養調查,發現體力衰弱的老人六大類食物都吃錯了,白飯吃太多,奶類、堅果與蔬果缺乏、油脂攝取也偏低。 台灣衛福部國健署去年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高齡者蛋白質營養調查,研究主持人、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潘文涵指出,台灣體衰長者每天攝取熱量都偏少,男性為1939大卡、女性長者1529大卡;而健康男女長每日攝取熱量各2204大卡、1692大卡。 整體看來,體衰老人六大類食物吃得不平均,台灣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全穀根莖類份數為12份,體衰老人卻吃了14份;奶類建議量為1.5份,體衰老人僅吃0.49份;水果類建議量為2份,體衰老人僅吃1.3份;蔬菜類建議量為4份,體衰老人吃2.6份;油脂類建議量為5份,體衰老人吃4份。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副所長許志成說,衰弱或肌少症可能增加慢性發炎,增加三高、癌症、疾病惡化。據研究,60歲以上長者,身體質量指數(BMI)如果低於18.5以下,死亡率會比身體質量指數(BMI)在18.5至24之間的長者,高出五成以上,不可不慎。 潘文涵說,肌肉量夠,才會有好的肌力與健康,而蛋白質是決定老人肌肉質量的重要關鍵。要避免肌少與衰弱症找上門,首先每天要吃足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2公克以上,舉例來說,60公斤的成人就要攝取72克蛋白質,簡單吃法如維持豆魚蛋肉類的進食量,另增加兩杯奶類。 其次,宜選擇高品質蛋白質如蛋、奶,混搭適量蔬果、核果、全穀、健康的茶類飲品。體弱老人可適度減少白飯量,但提升奶類與蔬果,藉此增加蛋白質、抗氧化與抗發炎食物。若因咀嚼困難而影響老人進食,可改變蔬果、蛋白質的質地如切細、軟化,幫助攝取。體弱老人若有乳糖不耐現象,可選用低或無乳糖牛奶。(羅真) 老人該怎麼吃 注意 18歲以後的成年人蛋白質攝取的量都一樣,每天每公斤需1公克,60公斤1天需要60公克,換算份數1天需吃6到8份蛋白質,需分3餐攝取。 換算 1份蛋白質=1顆蛋=240c.c.豆漿=3根手指頭大的雞肉或豬肉=1兩瘦肉=50公克魚肉=2塊五香豆干 資料來源╱營養師李婉萍製表╱陳雨鑫 體弱老人可適度減少白飯量,增加蔬果(圖,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與牛奶攝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