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找到失智長輩還可以做的能力,盡量讓他去做,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也可以維持長輩的生活尊嚴。」台灣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附設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職能治療師鄭又升觀察,引導失智長輩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家屬可以嘗試著放手讓長輩進行生活自理,像是倒茶、掃地等家事,讓長輩覺得自己有所貢獻,心情也會更好。 不過當人變老了,身體功能退化,就會愈來愈依賴別人,鄭又升說,可以嘗試靠輔具的輔助,循序漸進達到自理的效果。以吃飯來說,失智長輩會有視覺如顏色空間判斷障礙,簡單的動作對他們來說,變得非常不容易。有些長輩還出現手部顫抖,容易灑落食物的情況,這時就會使用有顏色對比的餐盤,讓彩色餐盤跟餐桌有明顯的對比,食物比較容易被看清楚;另外挑碗面較垂直的碗,長輩在舀取食物時,比較不容易灑落。」 當長輩有抓握力不好的情形時,不適合再拿一般細湯匙,會讓長輩抓得不穩,鄭又升建議,可以改用把柄加粗的湯匙,或DIY用加粗空洞的泡棉當把柄,再塞進湯匙,增加抓握效果。有些長輩喝水喝得太快,很容易嗆到,就可以準備出口比較小的杯子。 鄭又升曾經看過家屬用心準備過多的菜餚,但失智長輩的選擇能力不佳,導致吃飯時遲遲無法開動,後來與家屬討論後,改成組合式的簡餐,長輩終於能順利進食。 不同病程的失智長輩,有不同的對待方式。以輕度失智患者來說,因為仍保留一部分的認知功能正常,家屬可以和他們多討論,例如吃什麼?但到了中度失智時,可以讓他們多做感覺類型的動作,像是挑菜、擦桌子等。(聯合報) 失智長輩若出現手部顫抖,容易灑落食物的情況,這時應使用有顏色對比的餐盤,讓彩色餐盤跟餐桌有明顯的對比,食物比較容易被看清楚。(取材自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