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茶葉蛋為什麼蛋黃表面外覆一層鐵灰色?營養師解密,蛋只要煮得久一些,蛋黃就會被一層深綠色或是鐵灰色的汁液包圍,若是煮到像鐵蛋一樣,蛋黃還會變成黑色,這都是雞蛋中的物質經加熱後的反應,不影響蛋的營養價值,也不用擔心吃下重金屬。 台灣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副主任陳醒荷說,雞蛋由蛋黃與蛋白組成,蛋白內含有天然物質硫化氫、蛋黃中則含有氧化鐵,平常兩者涇渭分明,但是一旦加熱之後,硫化氫與氧化鐵加熱後形成硫化鐵,於是便在蛋白與蛋黃交界處,形成鐵灰色的一層。 陳醒荷說,一般水煮蛋的蛋白與蛋黃交界處,不會出現鐵灰色汁液,只有在「煮太久」時才可能出現,茶葉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台北榮民總醫院毒物科主任楊振昌進一步說明,蛋白裡的硫化氫是加熱後的產物,產生成硫化鐵,主要與溫度、時間有關。 他說,很多人都知道吃蛋可以吃到鐵質,但過度加熱出現硫化鐵,身體難以吸收的,只是硫化鐵並非網路謠傳的重金屬,是經化學作用所出現的物質,人體可以代謝。(陳雨鑫) 茶葉蛋煮到像鐵蛋一樣,不影響蛋的營養價值,也不會含重金屬。(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常見食品與藥物交互作用 人參×抗凝血劑→溶血、出血風險增加 人參×降血糖藥→降血糖效果不明顯 銀杏×抗凝血劑→溶血、出血風險增加 大蒜×抗凝血劑→溶血、出血風險增加 紅麴×降血脂藥→藥物濃度上升造成肝損傷、肌肉痠痛、橫紋肌溶解、副作用風險上升 納豆酵素×抗凝血劑→出血風險增加 益生菌×抗生素→益生菌效果下降 資料來源:沈采穎、常宏傳、 劉康聖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