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很多人總是會覺得媽媽老愛碎碎念,家裡大小事包山包海什麼都管。確實,母親的角色不容易扮演,一顆心也總是懸掛著家人,正由於女性這樣的特質,也很容易「憂鬱」上身。根據統計,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並隨著女性年齡愈長、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愈高。 杏仁核差異 女性易憂鬱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人腦中的杏仁核是掌管情緒的中樞,也會釋放出負面情緒如焦慮、憂慮等,科學研究發現,因演化因素使得男性的杏仁核運作功能較強,較能掌控負面情緒,但女性這個區塊的演化不如男性好,因此很多女性難控制焦慮、憂慮等情緒,這也是科學界推測女性憂鬱症更勝於男性的原因之一。 睡好多運動 憂鬱甩一邊 如何照顧媽媽心靈健康?楊聰財建議,「能吃、能睡、能動、能笑」是基本原則,尤其是睡眠、規律運動非常重要,若能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定時在晚間11時前上床並於半小時內睡著,每天維持六至八小時睡眠。 運動也能幫助睡眠,通常會建議每個人都規律運動,並秉持「333」原則,也就是每周運動至少三次、每次30分鐘,維持心跳每分鐘133下。 如果透過規律運動、戒除咖啡因等因素,仍有失眠、淺眠、難入眠的狀況超過兩周,務必要求助身心科或精神科醫師給予協助。 傾聽與陪伴 找心靈出口 楊聰財也建議「傾聽」、「陪伴」是給予媽媽最好的心靈健康禮。尤其很多女性個性壓抑,不會把話講明白,但情緒有時候需要出口,此時傾聽、陪伴就是最好的關懷。 他建議,女性要維持適度的社交生活,除了家人陪伴之外,也要有自己的閨蜜好友,有時相約聊聊天或是一起出去踏青,都可以放鬆壓抑的心情,讓緊繃已久的情緒喘口氣。(劉嘉韻) 工時愈長負面情緒愈多,女性角色多元,相較於男性工時增加反而更容易增加憂鬱、焦慮症狀。(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媽媽有沒有憂鬱傾向? □常常哀聲嘆氣,時常感到情緒低落、沮喪。 □對原本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 □持續失眠、不易入睡。 □食欲下降及體重減輕。 □長期缺乏活力、不想活動或出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