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近年不少社會事件,在媒體報導加乘下,讓大眾對於精神疾病康復者,持有害怕、恐懼的心態。實際上,思覺失調症病人,在接受穩定持續治療後,與一般人無異,且病人多是善良,攻擊性並不會比一般人高,且大多數的病人也都在工作上有不錯的發展。 治療七年後 他當起小老闆 收治的個案中,有一名35歲的張先生,長期穩定治療近7年了,現在每月固定回診,使用長效針劑治療,穩定後醫院轉介他到加油站工作,工作內容較為單純,漸漸上手後,很有心得,後來在父親及家人的支持下,他又加盟了三間加油站,當起小老闆,更可貴的是將職缺提供給其他穩定治療中的思覺失調症病友,這對其他病友是相當大的鼓勵,可以讓更多病友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彼此交流,找到治療的意義。 對於精神疾病治療,建議兩個作法,第一,社會關懷必須持續且落實;第二,在醫學專業上追求更好的治療方式,雙管齊下。 社會關懷方面,台灣有些復健機構設在社區或醫院裡,銜接急性病房、慢性病房,提供較簡易的工作,進而輔導思覺失調症病友進入企業工作。一些中小企業,如加油站、超商等,也都願意提供思覺失調症病友工作機會。同時也希望其他企業主,不要過度擔心,思覺失調症的病友穩定接受治療後,透過學習和練習,從事較單一的工作,依舊能有很好的工作表現。 有效用藥後 他與常人無異 思覺失調症和高血壓一樣是慢性病,需長期治療。現今的思覺失調症藥物已相當進步,只要每日服用口服藥或施打長效針劑,皆可有效控制疾病。將長效針劑與口服藥一併做為第一線治療選擇,病友除了可維持穩定治療外,過去多是每兩周或是每月回診,若未來實施每3個月一針的長效針劑,可更增加病友在治療上的信心,搭配復健、心理治療讓病友穩定工作與生活。 當然,不是每種藥都適合每位病友,患者要積極與醫師討論,共同找出幫助自己穩定的藥物選擇。同時也希望大眾給予這群病人更多正向的支持與鼓勵,幫助他們回歸社會。(周元華╱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 eCPR(emotional CPR,情緒急救) 幫助情緒激動、不穩定的親友度過難關 C:Connecting 良好的互動關係、和緩的眼神、態度、語調、讓他感到溫暖 P:Empowering 塑造一個同理情境讓他知道自己被關心,舒緩不安情緒、放下心防 R:Revitalizing 給予適當建議 詢問是否需要幫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