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一名王姓醫師熱愛網球及游泳,但是四年前開始下背痠痛持續沒法緩解,原以為是運動傷害,但疼痛讓他難以起床值班,被護理師抱怨偷懶,就醫竟然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 醫師表示,多數民眾不認識僵直性脊椎炎,但若未及早發現治療,脊椎恐因沾黏而導致嚴重駝背。 20歲到40歲男性高風險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高正指出,男女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比率為三比一,其中又以20歲到40歲男性為僵直性脊椎炎高風險族群。此外,若民眾有HLA-B27基因,一等親也罹病,發病機率也比一般人高約五成。 高正表示,該會日前進行「僵直性脊椎炎疾病認知度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台灣140名20到40歲男性。 調查發現,七成男性遇到僵硬或發炎性下背痛等僵直性脊椎炎症狀時,僅做運動舒緩,不會就醫診斷。 此外,高達六成五的男性認為,不管是下背痛或是僵硬問題,身體可自行康復,若真的要求診,只有1%的人知道要去風濕免疫科就診,不是找錯復健科就是骨科。而且,因網路資訊複雜,潛在患者放棄求診,成為疾病「藏鏡人」。 台灣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指出,患者確診平均為發病後5到14年,但錯失黃金治療期,脊椎沾粘恐致駝背,嚴重有如穿上「鋼鐵衣」,行動受阻,且不好看的外觀會使患者有心理陰影,失去彈性的脊椎也易骨折。 值班「偷懶」竟是患病 黃光永說,他最近才收治一名30歲男子,他駝著背走進診間,男子老婆向他抱怨,兩人七年前結婚,老公還能「直挺挺」,沒想到才過幾年就變了一個樣。 王姓醫師也是黃光永收治的病人。王說,他以為下背痛來自運動傷害,僵硬感是因工作太累,直到某次值班,護理師向黃光永抱怨他「偷懶」,黃發現他起床值班,得先花五分鐘克服僵硬,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作怪,最後替他確診。他為了克服疾病,現在也成為一名免疫風濕科住院醫師。 黃光永說,僵直性脊椎炎治療方式有三種,復健運動治療、口服藥物治療及生物製劑治療,可達消炎止痛、防沾黏效果。他也提醒,因疾病會造成不可逆的脊椎沾黏問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抬頭挺胸、多做伸展運動、避免熬夜。(鄧桂芬) 怎麼發現患病 1睡覺時,半夜會因莫名其妙的背 部痠痛而痛醒。 2每天都有晨間僵硬感,得花時間 伸展身體才起得了床。 3當發生下背疼痛或僵硬時,愈休 息會愈痛。 4四肢關節可能合併腫痛,但易誤 認是不小心扭到。 王姓醫師(右)是醫師黃光永(左)收治的病人,因某次值班「偷懶」,被黃發現了他的僵直性脊椎炎問題,及早進行治療。(記者鄧桂芬/攝影) 患者該注意 1 抬頭挺胸、坐姿正 避免駝背狀況更嚴重 2作息保持正常 罹病與自體免疫失調 有關,應保持正常作息 3多運動伸展 多伸展身體,以游泳 為佳,有助脊椎與關節 不沾黏 4按醫囑服藥 服藥有助消炎止痛,並控制疾病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