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乙型鏈球菌感染對一般人來說很陌生,成人感染通常沒有症狀,但孕婦感染卻可能造成新生兒敗血症。台灣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去年每5名孕婦就有1人感染乙型鏈球菌,陽性率達21.2%,但近5年來,有10%到20%的孕婦在產前未曾接受篩檢,恐使寶寶暴露於細菌感染風險,引發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致命疾病。 一名新生男嬰,出生幾天後出現四肢抽搐、喪失意識等症狀,引發細菌性腦炎、敗血症。經醫師問診發現,男嬰母親在產前未曾進行乙型鏈球菌篩檢。 乙型鏈球菌是重要的產前檢查項目之一,但台灣國健署統計,2016年共18萬2000名孕婦接受乙型鏈球菌篩檢,篩檢出陽性個案超過3萬8000人,篩檢陽性率達21.2%。近5年來篩檢率雖逐步提升,去年仍有近13%的孕婦忽略篩檢重要性。 台北馬偕醫院高危險妊娠科主任陳震宇說,乙型鏈球菌是人體常見胃腸菌,細菌可能棲息於生殖泌尿系統,約有10%至30%的孕婦會被篩檢出來,當懷孕過程出現破水或陣痛,寶寶可能透過生產過程經陰道感染。 台灣台大醫學院小兒科兼任教授、國泰醫院顧問級主治醫師謝武勳說,分析新生兒感染導致敗血症的原因,乙型鏈球菌與大腸桿菌名列第一,早發型乙型鏈球菌感染在出生三天內死亡率較高,常見引發敗血症;晚發型於三天後發病,較常出現腦膜炎,也有出生一個月後發病的個案。 謝武勳說,準媽媽接受乙型鏈球菌篩檢通常於孕期第35至37周進行,若有異常,需先投以預防性抗生素。 有些孕婦篩檢陽性,來不及以抗生素治療就生產,此時必須替寶寶檢查,必要時也得要接受治療。 陳震宇說,成人感染乙型鏈球菌通常無症狀,但胎兒感染病情較重,1990年報告曾指出,致死率為4%,隨著醫療進步,近來致死率已下降,但仍有少數嚴重個案。謝武勳提醒,當寶寶出生後活動力差、腹脹、會喘等,家長須特別小心。(黃安琪) 孕婦在產前應接受篩檢,避免寶寶暴露於細菌感染風險。(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