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60歲老師因靜脈曲張困擾數10年,近日因小腿腫脹疼痛難忍就醫,確診已轉變為「深層靜脈栓塞」,是最嚴重的併發症。台灣長庚醫院日前研究證實,靜脈曲張患者產生深層靜脈栓塞是一般人的5.3倍,產生肺栓塞機會是1.73倍,絕非只影響外觀,應接受治療別輕忽。 台北長庚診所靜脈曲張特別門診主治醫師張學倫說,靜脈功能是將血液帶回心臟,腿部靜脈為對抗地心引力,以小腿肌做幫浦,讓血液從腳流回心臟。但當血液逆流或淤積,使下肢血管徑擴張變形,就是所謂的靜脈曲張。 常見的靜脈曲張,有曲張靜脈、網狀靜脈和蜘蛛樣靜脈。有五成患者沒有症狀。張學倫說,患者若有症狀,通常以疼痛、癢、沉重感、肌肉疲勞、痠麻或半夜抽筋來表現,嚴重時皮膚會發炎、纖維化、色素沉澱、出血或發生蜂窩性組織炎。 張學倫指出,依據文獻,多數患有靜脈曲張的民眾未積極治療,認為只是「醜了點」,影響健康不大,「但有些患者可能併發深層靜脈栓塞!」 張學倫解釋,深層靜脈栓塞是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腿部腫脹、疼痛或潰瘍,得一輩子穿著彈性襪。最嚴重時,栓塞血塊恐流進肺部,發生肺栓塞,有致命危險。 深層靜脈栓塞不只出現在年長患者身上,20到54歲青壯年、年輕族群,皆不能忽視。已出現症狀者,建議可穿醫療彈性襪,不過雖有改善作用,但僅能預防惡化,仍應就醫做根本治療。(鄧桂芬) 靜脈曲張危險群 1.有家族史 2.年長者 3.懷孕女性 4.曾受有外傷者 5.久坐或久站的上班族 資料來源/張學倫 製表/鄧桂芬 |